12月19日,由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人力资源管理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我校校长黄维院士应邀出席并做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南工的“人才+”战略》特邀报告。
黄校长的报告从“‘众创时代’与时偕行、‘创业创新’事在人为、‘南工梦想’志在四方、‘南工探索’箭在弦上”等四个部分展开,系统阐述了南工围绕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大学战略目标,着力完善“人才引育”体系,大力建设“协同创新”体系、全力打造“文化引领”体系,致力构建“全球拓展”体系,自加压力,改革创新,推进学校各项事业跨越发展的历程。报告以南工经验为基础,分析总结了众创时代国家人才驱动发展趋势和国际人才建设先进经验,深入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人才强国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黄校长指出,众创时代,创新创业的浪潮方兴未艾,创新创业要素正向软硬环境好的高新区与科技园区集聚,创新创业体系呈现生态化,产、学、研、用、金、介、政齐备的协同创新载体涌现。南工牵头建设的国家级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南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区域创新创业高地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黄校长进一步指出,创新创业的核心在于人才。他总结分析了国内人才驱动发展趋势和国际人才建设情况,重点分享了新加坡“以人为本,唯才是举”的人才发展经验,提出要抢抓国际人才“红利”,结人脉、聚人心、用人才;要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加快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对在座的博士后提出了殷切期望。
黄校长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人才+”的南工模式:“一心、一地、见人、见智”。“一心”是指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依托“南工—滁州科教城”项目等载体,建设“先进材料国家实验室”、“南工先进材料谷”,加快优质资源和要素向“南工特色”产业集聚。“一地”是指海外人才缓冲基地,基地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成功经验,探索符合国际惯例、具有中国特色、吸引顶尖人才的改革举措。“见人”是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南工应承担更大的使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参与培养一流创业创新人才。“见智”是指高等学校智库建设,南工需聚焦高端人才引育、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创新、科技创新政策等领域,以探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路径为使命,加强“思想库”和“智囊库”建设,努力为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南工梦想,志在四方。黄校长表示,要以全球视野定位未来,要坚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坚定中国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必将实现的信念。他指出,南工将进一步以人才先行推进人才引育体系建设,以集团作战推进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以氛围营造推进文化引领体系建设,以深度合作推进全球拓展体系建设,力争到2030年,跻身世界知名大学行列。南工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必须坚持高端引领,突出创新团队支撑,重视博士后队伍建设,深化科技制度改革,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共建全球合作平台。
南工探索,箭在弦上。学校依托“一心一地”建设,以基础研究突破为目标,以前沿技术引领为己任,创新选人用人机制、薪酬激励机制、人才评价机制、资源分配机制,认真、较真、扎实、求实地做好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完善“人才特区”政策,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注重培养后备人才资源,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夯实创新创业人才基础,形成了人才集聚优势,带动了高端产业转移,为创新引领区域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南工“人才+”模式,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和高度赞誉。与会者对学校在跨越式发展中取得成绩表示敬佩,对学校在非凡的改革中展示的智慧给予极大肯定。黄校长睿智的见解、广袤的眼界、独到的思维让与会者意犹未尽,受益匪浅。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党委书记雷鹏、省人社厅副厅长朱从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黄志球等领导和来自省内外近15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活动。(图文:人才资源部、校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