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担当 分享未来
——在南京工业大学2016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 黄维 教授
2016年6月29日
亲爱的同学,尊敬的老师、家长,各位嘉宾、媒体朋友:
大家好!时光轮转,又到毕业季。
毕业季,是盛大的节日、是欢乐的盛宴,是你们人生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载入南工史册的珍贵瞬间,更是成就与希望同在的荣光时刻。很高兴今天和你们的家人在你们身旁,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从你们的青春笑颜中,我读出了满满的喜悦与自豪。天道酬勤,功不唐捐,我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与此同时,让我们一道,向为你们的成长付出辛劳与智慧的师长亲朋,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今天,你们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将来,不论从事何种职业,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与精神气质,都将浸润你们的一生。这不禁让我想起,116年前的今天,恰恰是影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诺贝尔基金会成立的日子。诺贝尔是大家熟知的瑞典杰出化学家,他一生共获技术发明专利355项,他不仅从事科研,而且兴办实业,在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或许能称得上是创新创业的全球“鼻祖”。去世前,他立下遗嘱,把大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等领域对人类的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这一财富分享的激励机制,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为推动科学创新和提升人类福祉,做出了重要贡献。
诺贝尔奖也与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有着不解之缘。2012年前,已有10余位海外华人获此殊荣。2012年,莫言先生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公民以及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次年,在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我曾表态共和国注定会走出一条让世界侧目的全新发展道路。在十年之后,像诺贝尔奖这样国际性重要科学技术指标,在中国大地出现应将会成为常态,而不是个案。这是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决定科教发达、文化繁盛之必然性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研判,也是对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国际话语权增强的坚定自信。
仅隔一年,2015年,诺贝尔奖再次向共和国伸出了橄榄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先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相信在未来,在世界舞台上,中国智慧将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华,光耀人类文明与科学进步。
从诺贝尔奖的故事说开来,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第一点,就是自信担当。
同学们,背上行囊,你们即将远行。你们处在共和国一个自信迸发、生机勃勃的伟大时代,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中华文化生命力葆有的“文化自信”,还是今年盛夏“科技三会”吹响的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的“创新自信”,自信根植于共和国事业的兴旺发达,根植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国力量,更根植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历史文明,根植于我们华夏儿女共有的民族自信。
坚定民族自信、让中国模式引领世界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担当和道义所系,大至我国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事业,具体到南工的综合改革,都无一例外。而对于在座的你们,本就以“研究”高深学问而来、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来说,坚定民族自信,投入共和国创新创业的时代洪流,推进中国制造、中国建造走向世界,更是责无旁贷。
哲学家、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曾言,“明哲之士,思穷宇宙之奥,探人生之源,求得一宇宙观,以解万象变化之因,立一人生观,以定人生行为之”。我愿你们成为这样的明哲之士,以宇宙之奥、人生之源为毕生探寻之目标,在浮夸与喧嚣中坚守理想和信仰,处顺境、不轻浮;遇逆境、不自弃,胸怀大志、自信担当。
由诺贝尔奖的故事说开来,我想与大家探讨的第二点,则是分享未来。诺贝尔奖意味着财富分享,激励后人开拓世界蓝图;对于同学们而言,如何才能开拓人生蓝图,将自信担当付诸实践呢?依我看,还是要分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于分享。
分享是一种需求,更是动力。以当代产业经济为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突飞猛进,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起云涌,分享经济、共享模式成为创业者的重要选择,创业、创新和创投“铁三角”联合驱动,分享经济引领了新需求、产生了新动力,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的动力的支撑。
分享是一种态度,更是美德。诗经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显然琼瑶要比木瓜价值大得多,二者间的分享,没有厚薄轻重之权衡,没有患得患失之犹疑,只有尊重他人、珍视他人、与人为善、广结善缘的态度与美德。美国学者蕾切尔·卡逊博士曾说:“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尝,好机会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我们必须与其它生命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分享蕴藏着生活的大智慧与道德的大境界,从分享中收获友谊、增进能量,你们的人生路会越走越宽广。
分享是一种乐趣,更是情怀。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有一篇名作《醉翁亭记》,通篇贯之以“乐”,他的乐趣不在于酒,而在于寄情山水,与民分享、与民同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他的与民同乐,乐民之所乐,彰显了“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的政治情怀。又如当下的互联网公益,通过互联网平台,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分享财富、技能等多种资源,一点一滴地增进社会公益,平凡之中可见天下为公的社会情怀。
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规模约为1.95万亿元,参与分享经济活动人数已逾5亿人;预计未来5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幅度在40%左右远超GDP增量,到2020年市场规模占GDP比例将达10%以上。可以说,在分享经济新模式的推动下,我们已在全民分享时代的门槛前。天地之大,无处不可分享,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分享,正持续改变人们的社交和生活,思想和观念,带来巨大的商业变革和社会变革。
学会分享,你们的人生不会孤独,必有志同道合者一路前行;学会分享,你们的事业必会日新月异,绽放创新之芬芳、勃发创业之激情;学会分享,你们付之于智慧和力量的责任担当必将熠熠生辉,对民族、对国家必有一份自己独特的贡献。
如何进行分享?这是我想进一步与大家交流的第三点,智慧分享。
分享是和而不同、平等对话的分享。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独立而不苟同,友善而不盲从,方能使分享的效益最大化、分享的蓝图更美好、分享的境界更高远。平等对话,方能永葆探索和创造的精神,不畏权、不听命,只唯真、只唯实。
分享是深刻融合、映射自我的分享。对于个人而言,分享是双向性的运动过程,不仅是向外的深刻融合,也是对内的自我映射。不深刻融合,就没有全方位之实质分享;不持续内省,就失去了分享的深厚根基。分享也是为了让大家,更深刻地自量、自知、自省,做更好的自己。
分享是无限跨界、共赢发展的分享。斯坦福大学有一处非常独特建筑——克拉克中心,服务于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计划,其独特之处在于营造了一种振奋人心的跨学科研究环境,让众学科交叉交流、创新创造。这就是跨界思维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无限跨界是必修的创新功课,共赢发展是必修的人生哲学。而分享之无限,也蕴含着有限。近代政治家曾国藩曾言,“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敢于和众人分享利益,展示胸怀和境界;而谋划大事的范围则须谨慎,应免于被裹挟、被动摇于无端彷徨之中。
同学们,与世界分享,自信担当民族之使命、国家之未来,导演属于你们自己的故事。这是我对你们的临别赠言。
追溯往昔,你们在过去的三年、五年,甚至近十年的时间里,将自己的青春融入了南工这所百年名校,融入了浦园这一南京最美校园。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人间有不散的亲情。我们永远是一家人,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化烙印、情感纽带——南工。纵隔万水千山,亲情无间,我们一直会在根据地、大本营,在你们身后的不远方,支持你们!
今年,赋予传承与传播南工文化的美好寓意,我们开启了“南工好故事”的众筹项目,希望把一个个散落在南工悠悠历史中、铭刻在每个南工人心中的美瞬间、好故事串联,聚沙成塔、集水成涓,铸就南工学府的美轮美奂,汇成南工文化的大江大海。
毫无疑问,南工的过去与未来,都少不了你们的好故事。你们即将从浦园启程远航,走向更大的舞台。期待你们在不久的将来,讲述更多更精彩的故事,讲述关于自己的“南工好故事”!
祝大家前程似锦、生活美满、一生平安!
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