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江南草长,正是一年春好处。在此,我谨代表南京工业大学,对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释放民智民力,打造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新引擎。我们所处的江苏,也正在大力实施“创业江苏”行动,培育创新文化,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业潜力,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南京工业大学的百年发展历程,处处谱写着创新创业的成功实践。作为一所“双非”高校——既非“211”、更非“985”的高校,在国家拨款不多,银行贷款少的条件下,我们坚持贴近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脉搏,自加压力,率先扛起创新创业大旗,秉持顶天立地的办学理念,走产学研用结合的特色之路,成为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在跨越式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南京工业大学肇始三江、源承同济,可谓“贵族血统、师出名门”。回顾过往,我们有113年的悠悠历史。春华秋实、立足当下,我们已经拥有“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令人惊艳的美丽校园;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特聘专家等为代表的阵容鼎盛的高水平、有竞争力的师资队伍。展望未来,我们拥有工、理、管、经、文、法、医、艺等8个学科门类,正向着“综合性”大学的高峰攀缘不止;拥有一百多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近五千名研究生规模的人才培养体系,正朝着“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力冲刺;我们开国内高校之先河,打造“海外人才缓冲基地”,设立海外办事处,积极融入全球语境,正奔着“全球化”大学的愿景,阔步向前。
如今的南工实力雄厚、活力盎然。我们拥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毫不夸张地说,南工在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奖励等多个方面、多项指标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高校前列。
未来,我们将以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为中轴,发挥智力资源优势,突破机制体制樊篱,科学、合理、高效地整合和运用区域内资源,凸显大学的科技资源对区域的带动和辐射,全面构建“国家―省级―校级”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探索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的新型发展模式。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全球化拓展力度,创建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强化海外联合实验室,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培养方式,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和科研管理模式,发挥“海外人才缓冲基地”的辐射效应,推动科技教育紧密结合,建成有特色、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国际学术基地。
创新是人类最有活力的行为,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日前,随着《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人才、资本、技术、知识自由流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协同创新,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得到充分保护的生动局面正在不断形成。
在山环水抱,葱茏毓秀的六朝古都南京,每年春天,桃红柳绿,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心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