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12月以来,全国有多所高校相继成立农学院或研究院:2017年12月,北京大学正式成立现代农学院;2018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业科学学院揭牌;2月,河海大学宣布成立农业工程学院;5月,南京大学宣布将与南京市农业委员会合作成立南京创意农业研究院;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与郑州大学合作共建农学院;8月,中山大学宣布正式成立农学院;12月,南京工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
现代农业科学与产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三农”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四化同步”,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10月,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出台《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为适应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需要,开展高起点、高标准、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前沿农业研究和人才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农学发展开启加速度。除国家战略需求外,新一批农学院的成立,也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加快建设发展新农科、农业人才市场新需求等因素的驱动。
综合官网与相关新闻报道,聚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五方面,对5所农学院、2所农业研究院的溯源与现状进行梳理: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北京大学农学研究与教育历史悠久。1905年京师大学堂创建农科大学;1910年到1945年,学院经历了晚清、北洋和国民政府三个时期,校名、院名和组织机构也随政局变迁不断演变。1946年10月,北京大学在北平复学,于原北平大学农学院院址重建农学院,并聘请俞大绂教授出任院长,1949年,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与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组建北京农业大学,但北京大学对于农学的研究始终弦歌未绝,应用化学、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毒物学、医药化学、教育科学、老年病学等领域均进行了大量的农学边缘学科、农学核心学科领域研究。在2013年8月,邓兴旺等人向北京大学递交了成立现代农学院的申请报告。北京大学于2014年10月决定成立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筹),并于2017年12月13日去筹正式成立了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下设四个学科方向:作物遗传与发育学、农业生物技术科学,农业经济与管理学、食品安全与营养学。以邓兴旺院士为首,目前共有教员38位,其中6位为博士后。邓兴旺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耶鲁大学冠名终身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物学基础研究。2014年7月,他正式回到北大工作,在《Nature Plants》《Developmental Cell》《Current Biology》《The Plant Cell》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一系列原创研究成果3。现代农学院利用北大厚重的学科资源和交叉特点,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提升影响力;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加强国际合作以及与政府、企业的合作,致力于解决中国及世界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现代农学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除此之外,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主办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大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与世界著名植物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BrianStaskawicz教授与James C. Carrington教授6等学者,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7、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等大学、研究机构开展交流合作。
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业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业科学学院由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牵头承办,南京土壤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国科大校本部共同承办。目前中科大现代农业科学学院有4个系和4个直属教研室(共计25个教研室),其学科范围涵盖农学门类6个一级学科(作物学、农业资源利用、水产、畜牧学、林学、园艺学)。在国科大“科教融合”的办校方针指引下,中科大现代农业科学学院将发挥农业生物科学引领、前沿交叉及多学科优势,坚持科研立院、人才强院、技术兴院、创新办院,培养农业科学和技术领军人才,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农业科技创新和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河海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学院前身为1952年华东水利学院成立之初设立的水利土壤改良系,是建国后国内最早培养农业水利工程专门人才的系科。先后更名为农田水利工程系、农业水利工程系和现代农业工程系,2006年成立农业工程学院,2009年与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合并成立水利水电学院。2018年学校根据国家需求和学科特色,重新组建成立农业工程学院。学院设有农业水利工程系和水土资源、农业节水、灌排工程、农业环境4个研究所;设有农业水利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有双聘院士1人、专职教师46人(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兼职教授15人。近5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4项,发表SCI论文152篇,授权发明专利56项。
南京创意农业研究院。研究院将按照“全国创意农业示范中心”和“校地合作文创示范平台”的定位,组建涵盖农业、科技、金融、文化、艺术、教育、健康、体育、创意、营销、设计等各方面的专家团队,为南京创意休闲农业发展出谋划策,保驾护航,通过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跨界、跨校,跨领域、跨学科之间的合作,努力达到“四个全国一流”的目标,即提升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创意主题农园、组建一支全国一流的创意休闲农业专家队伍、建立一套全国一流的跨界合作的农创模式、研发转化一批全国一流的农业创意研究成果,从而全面提升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助推南京休闲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南京工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为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而创建的新型研究院,依托学校优势学科,采用“工业化”的方法解决新时代农业、农村的资源、环境、能源及建设等问题,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涉农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培育涉农示范性项目,加强农业科技与产业需求的有机结合,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打造成为高校农业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形成工科院校服务现代农业的显著特色,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郑州大学农学院。郑州大学农学院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郑州大学共同建立,将顺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肩负起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的使命与责任。除此之外也将做好科教融合,坚持错位发展,注重研究特色,围绕国家粮棉安全的战略需求和河南农业大省的科技需求,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体系。
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学在中山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中山大学历史文化展示网页,中大此前还有一座农学院农学馆,修建于1933年,正门右墙角石牌刻有文字: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奠基于此;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两校农学院合并为华南农学院。目前,中山大学设有不少与农业相关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点,包括植物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植物保护、草学等,师资队伍也有一定规模。另外,中山大学也设有农学领域相关的研究机构,包括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院等。
参考资料截至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