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点赞、评论、转发,欢迎大家一道参与“南工好故事”
【编者按】沈树宝教授深深获益于时钧先生的为师之道——敦品励学、仁爱包容、言传身教。弟子们从先生那里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品德。也正因为此,成就了“桃李满天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巍巍盛况,造就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勃勃生机。
No. NCDDR004
讲述人:沈树宝(男,1957年8月生,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整理人:喻雯、潘林庚
整理日期:2016年5月
时先生的为师之道
我是南京化工学院化工系77届学生。当时学校还没有化工系,我们就读的无机化工专业在无机系。化工系是在后来学系合并与新建的背景下组建的。
回想当时的大学生活,可谓纯真淳朴、温暖清新,日子虽清苦些,但充满了诗意与远方,激情与梦想。从大环境来说,文革结束、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科学拥抱春天,思想解放与启蒙并进,学术、文艺和经济等领域全面复苏、百花齐放,全民求新求变,对知识与科学的渴求形成热潮,在大学校园更甚。从我的经历而言,小学3年级,“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后来经上山下乡、1977高考,重返校园,就更懂得珍视在高等学府的笃学健行。当时大多数同学与我有着类似的经历,学习热情都非常高,你追我赶、力争上游。
引领了一代师风与学风
不仅是同学们的热情高,时先生也领着老师们只争朝夕、拼命抓住时光,勤耕教学、力促科研。时先生治学与教学都非常严谨、颇为敬业,令人钦佩与感动。比如明天要上化工原理课,他前一天夜里会睡不着觉,琢磨课应该怎么上。其时他已年近七旬,仍干劲十足、冲在第一线,正是他的行为世范、身先士卒,为我们营造了催人奋进、严谨务实的学术环境与文化氛围。我们学得很扎实、丝毫不敢放松学业。晚上十点半宿舍熄灯,大家转至厕所开始夜战,辅导员专门要到厕所“抓人”,劝回宿舍。
我们的勤学苦练,一方面源自时先生的以身作则,另一方面源自时先生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其实时先生对我们并不是特别满意,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缘故,我们的基础功底不够扎实,很多知识短板需要恶补。例如英语,我刚进大学的摸底考成绩很差。英语老师是俄语专业背景,所以更多地是靠自己。为了学英语,我咬紧牙关、省吃俭用,特意买下收音机,天天早起听读英文。记得当时有一本英语学习书,非常火爆,我托了很多熟人才买到。这么训练下来,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后来我的英语成绩有了很大的飞跃。
不庇护学生在大树下
八十年代,校内校外处处洋溢着“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生机,在这种氛围中,我心心念念想的是跟随最杰出的导师,干出一番天地来。时钧先生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闻名遐迩的科学家、教育家,我们都非常仰慕、崇敬他。所以大学毕业后,我就鼓足勇气报考他的研究生。当然竞争非常激烈,我既抱着势在必得的心态,又不免心怀忐忑、惴惴不安。如果不是寒假宿舍封闭,我本想留在学校苦战。幸好我的考研成绩还不错,如愿拜师时先生门下,这是我人生的最大荣幸。
1982年考上研究生后,就师从时先生做热力学研究。1984年继续攻读博士。时先生不仅传道授业、金针度人,而且鼓励我开拓新方向、走出新路子。1988年我获得博士学位后,时先生以大家的战略眼光,科学洞察国内化工的发展前景与趋势,嘱我拓展生物化工这一新方向。生物化工是生物学与化学、工程学的交叉,可以说是化工发展出来的新兴学科。从此,生物化工成为我学术研究的主攻领域。他先推荐我校的应化系,后又推荐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化工系,两年后我联系到丹麦技术大学化工系,继续博士后研究。1994年接受日本文部省的邀请,赴日本金沢大学讲学。1995年回国,回到母校,在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扎根奉献,在生物反应工程、膜生物反应器、环境工程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时先生没有家长作风,对学生发展,不搞大包大揽。他没有将我庇护在他这棵“参天大树”下,而是指引方向、放我出去、自己闯。让学生自立门户、独立开展研究、自成科研体系,这点尤见他扶持后学的卓尔不群与崇高境界。他一直以大师风范,助推我走好学术之路,师恩如海,无以回报,唯有勇奋进、常为新,做到不辱师门、不负师恩。
时先生的为师之道
时先生的为师之道,一直是我学习的标杆。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的平等观念与尊重意识、宽广胸襟与务实精神。
他一直视师生关系为平等之关系,不耍老师的“权威”,不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于萌芽,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去做。在他看来,如果仅仅只在既定的框架上修修补补,或者简单依循老师的基本套路,学生不会有大作为。
他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他尊重学生、胸襟宽广,乐见学生超越他。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时先生的为师之道重在聚焦学生创新的意识与能力。给予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鼓励学生质疑,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只唯实。
当然时先生是出了名的“严师”,他要求学生必须脚踏实地做学问,足可见他的务实精神,他的“严”,是落在了对学生“唯实”的要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