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点赞、评论、转发,欢迎大家一道参与“南工好故事”
【编者按】2002年,时年80岁的章丽华书记将所有的积蓄拿出来,以其相濡以沫刚辞世的丈夫、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胡松林的名字设立了“胡松林奖学金”。而对学校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不宣扬。每年在新生中选择4人,每人每年资助1200元,一助就是大学四年,以此来帮助家境贫寒、成绩优异的学子完成学业。就这样,章丽华老人已默默坚持了12年。。。大爱无言,大爱无疆。敬请关注,谢谢。
No. NCDDR011
讲述人:章丽华(女,1923年10月生,1945年4月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4月离休。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纪委副书记,现南京工业大学副厅级离休干部。)
整理人:蒋留兆、刘国新
整理日期:2016年6月
大爱无言
——访谈章丽华老师

爱心助学 关心下一代
眼前这个瘦弱的老人名叫章丽华。2002年,时年80岁的章丽华书记将所有的积蓄和自己每年的离休费拿出来,以其相濡以沫刚辞世的丈夫、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胡松林的名字设立了“胡松林奖学金”,而奖学金设立之初,老人对学校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不宣扬。章丽华老人每一年在新生中选择4人,每人每年资助1200元,一助就是大学四年,四个年级就是16人,她平均每年要拿出近2万元,以此来帮助家境贫寒、成绩优异的学子完成学业。就这样,章丽华老人已默默坚持了12年。从2004年开始,学校离退休老同志组织开展“夕阳助新苗”捐资助学活动,她总是带头捐款,每年1000元。12年来,她共捐助了20余万。谈及此事,丽华老人并不觉得什么,她说:“我只是尽我的一点力量而已,这也是松林和我的心愿,份内之事,谈不上什么。”设立助学金,丽华老人不为毫利,不为浮名,置功名富贵于身外,给莘莘学子以动力。
克勤克俭 乐善并好施
原以为章书记的生活一定充满诗意与精致。事实上章书记厉行节俭,她平时一人孤居,生活平凡朴素。家里除了有些新书,其他基本都是年代久远的东西。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她从没花一分一厘去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她也从不讲究吃穿,经常是剩饭剩菜热热再吃,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十几、二十年前的旧衣服。冬天和夏天这两个对老人来说比较难熬的季节,她也基本不开空调。她自己的生活一切从俭,却对需要帮助的人总是非常大方,无论是同事,还是学生,只要发现有经济困难,她马上就会伸出援助之手。汶川、玉树、舟曲、阜宁等地自然灾害发生,她都是在第一时间通过组织进行捐款,这次盐城遭遇龙卷风,章老师第一时间来到离退休处捐助了2000元,她说:“灾民多苦,他们连自己的家都没了!流连失所。而我却还能在家里安度晚年,我是从国家得到的多,拿出来的少!”
信念坚定 离岗不褪色
93岁高龄的章丽华老人看上去精神矍铄,身体硬朗,语言神态都带着看透人生的风轻云淡。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没有减退。丽华老人的住处朴素简单,但书报随处可见,这是九旬老人看世界的眼睛。因为亲身经历了新中国一路走来的不易,她离休以来,一直十分关心国家社会,坚持把学习作为永恒的追求,始终把“学习是做好工作的本钱,是前进的加油站,活到老就要学到老”作为自己的学习信念。谈到最近的一些热点事件的时候,丽华老人仍然思路清晰,反应迅速,有条有理,言语中无不透露出她对学校的关心、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国家的深情。